编者按
润商文化新作《小红书瞿芳:做真正相信和热爱的事》正式出版发行!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本书,承袭润商在商业传记领域的专业深耕与精品追求,更以 “深度 + 温度” 双优特质,成为市场稀缺的优质商业读物。
本书回顾了瞿芳创立小红书十余年的历程,通过对小红书发展过程中的细节的挖掘和铺垫,尽可能地还原瞿芳在做这些决策时的思考。其中,围绕“创业”“社区”“电商”等几个关键词,试图去理解瞿芳对小红书未来富有远见的规划,以及阐述怎样一步步变成现实。

我们摘录书中的序言分享给读者:
坚定自己的信念
“哎,你觉得我们想要做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啊?”飞机发出的“嗡嗡”声和人声混合在一起,嘈杂却充满生机。
这是小红书创业初期,瞿芳和团队刚结束一场在北京的重要会议,搭上了回上海的航班。很不幸,飞机晚点了许久,以至于所有人上飞机时疲态尽显,都想着赶快坐下来休息。但坐在前排的毛文超却忽然回过头来,对着正欲休息的瞿芳问出了这个问题。没有任何铺垫和上下文,直击瞿芳内心。
此时,跨境游在国内的火热超乎想象。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有近1亿人选择出境游,这个数字比2012年增长了18%,对国际旅游市场的贡献率超30%。而马蜂窝、穷游等旅游攻略网站和应用自我变革已进行到最后阶段--为了使盈利结构更健康,旅游攻略网站对自己的系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结构化梳理,以缩短从游记到交易的转化路径。出境游市场快速增长给旅游平台带来拓展市场的机遇,很快马蜂窝在收广告费之外,增加了收酒店平台佣金或点击费用的盈利模式,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业务扩大到惊人的规模。
在旅游产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瞿芳和毛文超却发现了一个盲区:出境游这么火爆,购物市场同样火爆,而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大量信息差,为何出境购物的商业开发仍旧空白?于是小红书应运而生,它最初只是一个由大量买手创作内容的旅游购物攻略平台。
但瞿芳并不认为它只能是小小的购物攻略平台。所以,当毛文超突然问出那个问题时,困扰许久的瞿芳在下一秒下意识地回答:当然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完成瞿芳这本传记的过程中,我一直试图解答“什么是瞿芳认为的伟大的公司”,但是直至完稿,我也没能找到确切答案。甚至在某些方面,我的疑惑更胜以往。因为呈现在我面前的小红书,仍是一个在进化中的生命体,我们对它过去的经历无法全然知悉,却对它正在展开的未来无比期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红书并不是一家对外沟通保持透明的公司,作为创始人,瞿芳对外沟通也并不积极。这给创作带来极大困难,因为对细节的追问大多无疾而终。所幸,第三方的采访中仍能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可作补充。
尽管如此,仍有几个问题持续萦绕在创作过程中:
为什么是小红书,而不是其他公司成为中国互联网冷静期唯二仍在保持高增长的公司?这是偶然,还是战略规划的结果?
为什么小红书会形成“种草容易”“拔草难”的强烈对比?瞿芳为什么坚持要让小红书发展电商业务?她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小红书电商是如何从全民质疑到备受认可的?
为什么社区平台进行商业化困难重重?小红书和其他社区平台有何异同?它的繁荣是时代的结果,还是有自己的商业经营之道?
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美术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曾如此论述画家的宗旨: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即人和人的思想意图。第一件事想要做到不难,第二件事却非常难。事实上,可能在任何文化创作领域这都是创作者的困境,企业家个人传记的创作同样如此。既要梳理企业的成长历程,又要描述管理者的战略意图,这一挑战实在太大,尤其是面对不断裂变的互联网产业时。以至于写到最后,我只能放弃构建“宏大愿景”的想法,将注意力放在细节挖掘和铺垫上,尽可能地还原瞿芳在做这些决策时的思考。
当我完全沉浸地跟随瞿芳走过十余年,我看到了一个被质疑、被否定而后反复推翻又重建的小红书之城。
创业
“你怎么会对自己有这么深的误解?即使不做小红书,你还是会做小蓝书、小绿书,你就是这么一个爱折腾的人啊。”这是毛文超给瞿芳的评价。在瞿芳看来,毛文超是一个比她还要了解她自己的合作伙伴,20世纪90年代,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并迎来了漫长的鼎盛期。但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外企的品牌效应逐渐减弱。瞿芳比很多同龄人幸运的是,她赶上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最后的黄金时期。
2013年,与落寞的外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移动互联网正步入前所未有的拓荒期,滴滴、美团、快手等后来掌握大半个中国网民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这一年崭露头角。瞿芳本人对生命价值的追寻与时代机遇耦合,让她决定从供职6年的贝塔斯曼集团离职和毛文超一起加入到互联网创业大军中
人们对创业搭档的点评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社区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里,是如此描写城市、人和商业的关系的:“城市因为人流而繁荣,人流带动区域的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可以压制犯罪,低犯罪和发达的商业可以带动人流,正向循环。办在瞿芳的眼里,这也是用户与小红书共建的“虚拟城市”的终极模样。她将小红书定位为“生活方式社区”,在APP刚上线的前10个月里乃至今后更多年里,小红书始终围绕生活方式社区不断“建立、推倒再建立”的规则之墙。
作为对比,在互联网经济20年最突出的产品缔造者中,张一鸣选择用高效率的算法来解决问题。两者发展路径南辕北辙,抖音自然难以攻破小红书的“护城河”。而一座真实、多元、美好的“小红书之城”更是让所有试图进入社区内容领域的对手无可奈何。
电商
在商业命题上,市场一直用审视的目光看待小红书的经营模式一开始,做电商是为了解决用户需求:当时小红书社区内购物攻略下方评论区,几乎都是用户“去哪儿买?”的提问,它们的答案无疑指向了电商平台。在此后发展过程中,梦想逐渐变得更大了。“既然离交易更近:为何不自己做电商这一天花板更高、更有故事和更能拿到估值的事业呢?”瞿芳认为。
小红书的优势在于和广告的联动——从购物攻略到品牌营销广告:“国民种草机”由此而来。广告业务也一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占据小红书近八成收入。但社区平台做电商,之前并没有成功的先例。瞿芳的决心和现实存在落差:用户对购买商品的信任问题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然而,执着于“电商梦”的瞿芳并没有放弃寻找小红书的电商模式。蹉跎近10年后,直播电商和买手电商的出现,终于给小红书电商带来一线希望。2023年“618狂欢节”一役,小红书以奇兵之姿,迁回切入市场,实现超越。
小红书有取花名的传统,瞿芳给自己取的是“木兰”。一是因为木兰在战场上有无畏杀敌的勇气,勇猛非凡。二是木兰“从未视自己为女子”的非凡格局。“创业界和战场一样,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性别投资人和用户不会因为企业的运营者是男性或女性而对公司区别对待”三是它寄托了瞿芳的梦想--有朝一日小红书也能像木兰一样走向世界。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在其著作《哲学研究》中写道:一个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尽管瞿芳在公开场合的露面越来越少,尽管小红书的发展一路披荆斩棘,唯有我们拨开迷雾之后方能看到,瞿芳对小红书的未来富有远见的规划,正慢慢成为现实。
版权申明:本文由润商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www.runshong.cn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其实写书也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这里会涉及到成千上万字的书写和整理,而写书不仅是对字的灵活应用,还需要采用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还能通过这些文字来展现作者的观点,才能让读者有一个更好的阅读体验,下面就给大......
在现实的图书市场当中,其实书的品质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书专业度很高,有的书专业度就一般,因为写书的作者有的是普通作家,而有的是一些专家。如果是普通作者写的,书写出来的内容自然也不会有很深奥很专业的内容......
虽然说书籍是我们经常会见到的一个物品,大多数人对书籍都非常的熟悉,但是对于书籍的创作方面很多人并不了解。比如说著书和写书就有很多人会混为一谈,觉得都是编写书籍的工作,其实著书和写书是有明显区别的,下面......
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发展,现在出现了很多网络明星,这些人不仅通过网络宣传着自己的各种理念,同时自己本身也具备着很多优秀的价值值得推广。为了能够更好地打造自己的个人VIP形象,很多明星开始找人代写书稿。下面就......
有很多家庭的老人都有把自己人生过往记录下来写成书的想法,而家人又不懂得写书,老人自己也没有那么高的文学素养,没办法写书,这种情况就需要找人代写书。随然说确实有人会帮别人代写书,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怎样......